
姓名: 蔣官澄
職稱: 二級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職務:“油氣井化學與工程”方向負責人與學術帶頭人
教育與工作經曆:
1983-1987 西南石油大學應用化學 本科
1990-1993 118金宝搏app
應用化學 碩士研究生
2001-2005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化學 博士研究生
1987-2009.1 118金宝搏app
(華東)教師
2009.2-現在 118金宝搏app
(北京)教師
個人主頁:
電子郵箱:jgc5786@126.com
聯係電話:010-89732196,15010025286。
所在係所:118金宝搏app
(北京)石油工程學院油氣井工程係
研究方向: 油氣井化學與工程、油氣層損害與保護、油田化學等。即:與鑽井液與完井液、固井水泥漿相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廢棄液對環境汙染治理與綜合利用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鑽井、完井、采油等作業過程中的油氣層損害機理、預測、診斷、保護油氣層理論、方法與技術;石油工程新型化學材料的研發等。特別是在鑽井液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油氣層損害與保護等方向處於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地位。
代表性成果:
(1)首次將仿生學引入鑽井液領域,創建了仿生鑽井液理論與技術,國內外規模應用效果顯著,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第一,2016)、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4項(均排第一,2011、2015)等。
(2)建立了水平井儲層損害評價新方法,入編美國大學教材;先後最早創建了第二代、第三代及目前最前沿的第四代保護儲層鑽完井液技術,使保護儲層效果逐代提高,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第一,2007)和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3項(均排第一)等,並得到國際著名專家的肯定。
(3)發明了雙疏納微米封堵鑽井液,在超深層與非常規油氣井得到規模化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第七,2012)、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均排第一、2017)等,並得到國際著名專家的認可。
獲得的榮譽:
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先進工作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
教學情況:
《現代鑽井液技術》、《保護油氣層理論與技術》、《石油工程新理論新技術》等。
論文、知識產權:
先後在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科技論文236篇(57篇SCI、70篇EI)、他引1091次;獲授權發明專利87件(其中,美國22件、歐洲3件;第1發明人74件),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項。
著作:
在國內外公開出版專著8部。代表性專著有:
[1] 蔣官澄 編. 多孔介質油氣藏岩石表麵氣體潤濕性理論基礎與應用. 東營:118金宝搏app
出版社.2015.
[2] JIANG GUANCHENG. Gas Wettability of Reservoir Rock Surfaces with Porous Media. 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an imprint of Elsevier. 2018.
[3] 蔣官澄 編. 仿生鑽井液理論與技術.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8
在研項目:
作為項目負責人在研國家級項目10餘項、省部級項目5項、橫向項目10餘項。主要有:
[1] 國家“十三五”油氣科技重大專項,複雜油氣田地質與高效鑽采新技術(2017ZX05009),項目長(經費1.4億多元)。
[2] 國家“十三五”油氣科技重大專項,頁岩氣水平井用水基鑽井液(2016ZX05022-001-001-001)副課題長。
[3] 國家“十三五”油氣科技重大專項,深井超深井優質鑽井液與固井完井技術研究(2016ZX05020-004)。
[4] 國家“十三五”油氣科技重大專項,水基鑽井液微納米級劣質固相清除技術研究(2016ZX05040-001-002)。
[5] 中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項目,工廠化水基鑽井液技術。
科研教學獎勵:
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1項排名第一),省部級科技成果特等獎1項(排名第1),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項(7項排第1),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7項,,局級科技獎勵數十項。此外,作為項目主要參加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主要獎勵情況如下:
(1)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油層保護與改造新技術研究與應用,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複雜結構井特種鑽井液及工業化應用. 2016年12月21日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
(3)超高溫鑽井流體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七;
(4)石油水平井鑽井成套技術研究,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主要參加人之一;
(5)砂岩油藏油氣層保護新技術. 2006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6)稠油防砂開采及配套技術研究. 2006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7)保護油氣層鑽井液新體係研究與應用. 2007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8)提高注聚驅油藏采收率與綜合配套新技術研究. 2008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9)環境可接受型鑽井液與鑽井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技術. 2011年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10)“綠色”超低損害鑽井液與廢棄鑽井液汙染治理新技術. 2011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11)提高鑽速的水基鑽井液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2013年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四;
(12)複雜結構井鑽井液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2015年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13)複雜地質條件鑽井液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2015年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一;
(14)非常規油氣專用鑽井液新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2017年12月2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一;
(15)一種用於井壁穩定的仿生聚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鑽井液. 2017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專利金獎,排名第一;
(16)非常規油氣複雜結構井鑽井液與工業化應用,2017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社會與學術兼職:
(1)中國石油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2)世界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會員、中國石油學會會員;
(3)《石油鑽探技術》、《鑽井液與完井液》等期刊編委;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學部評審專家,國家863項目主題專家;
(5)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評審專家;
(6)國內外10餘種主流期刊主審人,如:《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