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讀書日前夜,於北京時間2022年4月22日19:00,在世界能源大學聯盟秘書處協調下,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辦了由國際多相流技術論壇(IMFTF)牽頭的學術沙龍活動,以學術主旨報告的形式開展交流。
此次報告是邀請日本千葉大學副校長、教授武居昌宏(Masahiro Takei),及其千葉大學武井實驗室的同事Yosephus Ardean Kurnianto Prayitno博士後研究員,進行了主題為“新型無線電阻探測器在離心場中粒子分離的原位測量與成像技術”。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海剛教授主持,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名海內外專家學者及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沙龍。
會議開始,王海剛教授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Masahiro Takei教授在多相測量、可視化等方麵的學術造詣,並熱情邀請Masahiro教授開始報告交流。隨後Masahiro教授在介紹其同事Yosephus Ardean Kurnianto Prayitno研究員後,對課題組電學層析成像(Electrical Tomography)技術的研究發展曆程進行介紹。

緊接著由Yosephus Ardean Kurnianto Prayitno研究員重點對新型無線電阻探測器(aWERD)在離心場中粒子分離的原位測量與成像技術進行介紹。Yosephus Ardean Kurnianto Prayitno博士從無線電阻探測器測量成像技術原理步驟講起,詳細介紹了該技術的發展曆史。接著他講述了該技術用於實驗室離心場顆粒層特性的測量成像過程,並將實驗結果同模擬結果進行對比,得到了較好的一致性。針對該技術用於臥式離心設備中顆粒的在線工業測量缺陷,Yosephus Ardean Kurnianto Prayitno博士介紹了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算法的噪聲修正方法,提出了新型無線電阻探測(aWERD)技術用於離心場中粒子的原位測量,並將改進前後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整個報告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生動,聽眾比較全麵了解了無線電阻探測技術在離心場中顆粒在線測量成像的應用前景。不知不覺60分鍾的報告就結束了,之後進入提問環節。熱情聽眾踴躍提出問題,Masahiro教授及其同事Yosephus Ardean Kurnianto Prayitno博士都一一詳細答複。報告會在30分鍾的熱烈討論中成功落下帷幕。


作為世界能源大學聯盟框架下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國際多相流技術論壇於2020年1月10日成立。截至目前,IMFTF委員會成員來自於世界7個國家13所著名大學。該論壇旨在集中世界範圍內多相流領域專家共同探討工業領域中多相流技術的發展,麵對技術難題共同進行科學攻關,為青年學者明確未來多相流技術發展方向。